在河西走廊西端,敦煌的风沙里沉淀着千年的丝路记忆,而敦垦果品的故事,正从这里的一颗颗果实中悄然生长。当第一缕晨光越过祁连山巅,洒向戈壁绿洲的果园,每一粒红枣都浸润着北纬40的炽烈阳光这是大西北的馈赠,更是敦垦果品人用双手捧起的承诺。
自然为笔,匠心为墨,敦垦果品人用双手和智慧,将大西北的阳光、风沙、绿洲等自然元素转化为独特的味觉体验。这里曾是商旅驼铃交织的丝路驿站,如今化作敦垦果品产品的味觉记忆。万亩生态种植基地沿袭着“与自然共生”的古老智慧。昼夜温差淬炼果实的糖分,祁连雪水滋养果肉的饱满,戈壁风沙磨砺出果皮的韧性。从枝头采摘到车间加工,每一粒红枣都倾注了敦垦果品人的心血,从田间到餐桌,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严格把控,只为将最纯正的西北风味呈现给众多购买的人。当另外的地方的干果依赖工业烘干时,敦垦果品依然固执地保留着自然晾晒工艺。在敦煌特有的干热气候中,让3000小时年均日照为果实注入灵魂,让每一颗红枣都成为时间的见证者。
从丝路驼队到全球货架,敦垦果品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望。在敦垦果品公司的生产车间,历史与未来在此交融。清洗分选线上,工人们精心投入到分拣、清洗、杀菌、包装的每一道工序中,步步都体现了对品质的极致追求。
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,正化作敦垦果品的文化基因。既深耕河西走廊的万亩基地,又将敦煌IP融入包装设计;既在沧州批发商业市场创下日销30吨的纪录,又使年出口额突破900万元大关。从2021年开始已向越南、美国等地出口红枣2800余吨,让敦煌红枣摆上纽约、东京的货架。当海内外客户惊讶于敦垦产品的美味时,敦垦果品人总是谦逊地微笑,这是敦煌对这片土地的馈赠,也是这里的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敬意与呵护的回报。
阳光经济学的创新答卷,是敦垦果品对自然条件的充分利用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。从阳光充足的大西北走来,敦垦果品的每一步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。这里的土地肥沃,气候适宜,为干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。从种植到收获,每一颗果实都充分吸收了大自然的精华,饱含着阳光的味道。敦垦果品依托这样的自然优势,精心培育出色泽艳丽、口感独特、品质上乘的红枣产品。在追求速成的时代,敦垦果品人选择与时间为伴,近四年时间里,他们重构产业链。在上游,联合种植户培育优质红枣原料;在中游,引入国内先进分选线,将出品率提升至98%;在下游,通过“生产基地+云溯源”模式,让我们消费者见证戈壁变绿洲的奇迹。公司通过合作加工业务,盘活了闲置生产线,整合区域加工资源,完成从单一红枣到葡萄干、杏干等多元化产品矩阵的升级,构建多维利润增长极。近三年,公司取得11项发明专利、7项科技成果登记证,并制定发布“红枣干制品”等企业标准5项,不断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,产品多次荣获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,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、省级高新技术企业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
永续的味觉修行,是敦垦果品对土地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味的不懈追求。今日的敦垦果品,既是当地行业的标杆,更是文明传承的使者。当消费者打开印有莫高窟藻井纹样的包装,咀嚼的不仅是时间的甘甜,更是在参与一幅跨越千年的味觉地图。从丝绸之路到“一带一路”历程,时代在变,驼队变成了中欧班列,但西北人对土地的深情从未改变。真正的美味,只有用心感受土地的脉动,用时间沉淀果实的精华,才能创造出触动人心的美食。(康开红)
2.所有原创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图片、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等,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,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。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3.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(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)受理对接。如需接着使用上述相关联的内容,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,联系电话。
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: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;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: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