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,南开区横江里居民赵先生拨打本报消费维权热线反映,在华宁道一家生果超市购买了两盒猕猴桃,仔仔细细地调查发现,该礼盒外包装居然全部是字母,夹杂着英文和汉语拼音,没有一个汉字。记者联络工商南开分局,相关工作人员表明,从外包装判别,这些猕猴桃归于“三无产品”,不允许出售。
赵先生介绍,正月十四日,在南开区华宁道一家大型生果超市门口,看到有人促销猕猴桃礼盒,12元一盒。促销人员称“贱价甩卖了,年前得120元一盒,现在只需要12元”。记者在赵先生家里看到,该礼盒外包装主色为绿色,商标信息为“jinruizhongcheng”,好像为汉语拼音,但难以确定详细称号。整个礼盒的称号为“GREEN FRESH KIWIFRUIT”,翻译成汉语为“绿色新鲜猕猴桃”,礼盒反面也全部是字母文字,产地信息标示为“Mingji of shaanxi fruit industry”,经过拼音难以确定详细的栽培基地。
据赵先生介绍,此猕猴桃礼盒的价格低得出奇,内含25颗,折合每颗还不到五角钱,比超市里最廉价的种类还廉价。一起,记者调查发现,这款猕猴桃每颗上面都有一个小标签,标示内容为“Kiwifruit 4059”,十分相似新西兰进口的佳沛猕猴桃,由于佳沛猕猴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每颗上面也贴有标签,内容为“Zespri Green New Zealand 4030”。
南丰路一家生果超市进货人员介绍,从相片判别,这款猕猴桃显着是在仿冒知名品牌,假充新西兰进口产品,“由于进口生果有一个数字编码,四位或许五位。这款产品应该是国产货,却在外包装、标签等方面做假装。”这位工作人员还表明,这样的产品进不了正规渠道,他们不会进这样的货。
记者随后联络工商南开分局,有关人员介绍,根据《产品质量法》第二十七条规则,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志有必要实在,并契合下列要求:(一)有产品质量查验合格证明;(二)有中文标明的产品的姓名、生产厂厂名和厂址。一起依《食物标识办理规则》第二十四条也规则,食物的外包装有必要要用标准的中文标示。该生果礼盒外包装上没有用中文标示产品的姓名、生产厂厂名和厂址,归于三无产品,不允许出售。
一大型超市出售人员提示顾客,购买进口产品时应留意索要报关凭据和进口商检证书,这才是验证产品是否是进口的重要根据。仅凭外包装上的字母文字难以判别是否是洋货,十分简单被误导。(记者李鸽)